全身無力倒在地板上?
似乎每個兩個月 就會突然眼冒金星 然後開始沒意識 全身無力倒在地板上但過幾秒又醒來 會滿身大汗 最近沒有 不知道何時會再來 怕走在路上突然昏
劉大業,10~19歲男性,詢問日期:2011/12/09
彭英傑 醫師回覆-體適能
劉先生你好:有關您會突然眼冒金星、 然後開始沒意識 、全身無力倒在地板上,但過幾秒又醒來滿身大汗的情形,請先注意本身是否有因為倒在地板上而有身體或是頭部受傷的情形,可能有腦部神經或是肌肉控制的障礙,請儘速安排至醫院神經科接受檢查以進一步瞭解原因,若需治療也可因其病因加以治療。
回覆日期:2011/12/09
彙整補充說明
根據您所描述的症狀,您可能正面臨一種與神經系統或心血管系統有關的問題。
您提到的「眼冒金星」、「全身無力倒地」以及「過幾秒又醒來」的情況,可能是暈厥(syncope)或是血管迷走性暈厥的表現。
這種情況通常是由於腦部的血流暫時減少所引起的,可能與多種因素有關,包括脫水、低血糖、心臟問題或是神經系統的異常。
首先,您提到的「眼冒金星」通常是由於血壓突然下降,導致腦部供血不足,這會使您感到暈眩或失去意識。
這種情況在年輕人中相對常見,尤其是在快速變換姿勢(如從坐姿或躺姿突然站起來)時。
您提到的「全身無力」和「滿身大汗」也可能是身體在應對這種突發情況時的自然反應。
由於您每兩個月就會發生一次這樣的情況,建議您儘快就醫,進行全面的檢查。
醫生可能會建議您進行心電圖(ECG)、心臟超音波、血壓監測以及血液檢查等,以排除心臟病、貧血或其他內科疾病的可能性。
此外,神經科的評估也非常重要,因為某些神經系統的問題(如癲癇或自律神經失調)也可能導致類似的症狀。
在等待就醫的同時,您可以考慮以下幾點來減少發作的風險:
1. 保持水分:確保每天攝取足夠的水分,尤其是在運動或炎熱的天氣中。
2. 均衡飲食:保持穩定的血糖水平,避免長時間不進食。
3. 避免快速變換姿勢:在起床或站立時,慢慢進行,給身體一些時間適應。
4. 定期運動:適度的運動可以增強心血管健康,但要避免過度劇烈的運動,特別是在沒有充分熱身的情況下。
如果您在日常生活中感到焦慮,擔心再次發作,建議您可以考慮隨身攜帶一些簡單的急救用品,如糖果或含糖飲料,以備不時之需。
最後,請務必遵循醫生的建議,並定期進行健康檢查,以確保您的身體狀況良好。
希望您能早日找到症狀的根本原因,並獲得適當的治療。
祝您健康平安!
類似症狀問題與醫師回覆
突然全身無力、想吐、眼花、呼吸困難,該掛神經科嗎??
醫生您好我昨天一早要起床上班時,眼睛睜開剎那覺得自己很累,然後慢慢起身走去廁所,上廁所同時還是覺得身體很疲倦(那感覺不像沒睡飽的疲倦)接著就開始洗臉,洗臉洗到一半,開始感覺很不對勁,我就馬上離開廁所回房間,半坐在地上開始想吐(乾嘔吐不出來且...
洪煒斌 醫師回覆-神經內科
謝謝您的詢問。建議您可以先尋求神經內科醫師的協助,看看是否有器質性病變、自律神經並變等等問題,假如沒有,再尋求身心科醫師協助,看看是否有恐慌症。祝您早日康復。突然全身無力、想吐、眼花、呼吸困難,該掛神經科嗎?-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尋找全身無力的原因:可能的疾病及治療方案?
江醫師您好我的症狀是:常常無預警的全身無力~每次大概不舒服維持10~30分~休息躺下會比較好但是症狀比較嚴重時~會覺得人無力到很難受~快要倒下去甚至曾經因此叫了好幾次119救護車~但是現場119救護員到時~馬上幫我量血壓~心跳~血氧~血糖~...
江俊宜 醫師回覆-神經內科
王先生您好:您提到“全身無力...休息躺下會比較好”您的症狀比較像是腦血流灌流量不足而導致類似暈厥的症狀。可藉由“傾傾斜床檢查”來診斷自主神經協調不平衡所造成的血管迷走性暈厥。斜床檢查原理是身體由平躺到直立狀態時,由於地心引力之關係,約有 ...>>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體適能問題:不明原因暈倒及左小腿抽筋的處理方式?
兩天前清晨我家中暈過去,先生把我救醒,以前也曾經暈倒過,擔心是心臟的問題,可是照心電圖卻說正常,但我很清楚每次要暉倒前眼前一片漆黑,呼吸困難覺得很悶,請教醫生我該看那一科又該做那一項檢查?還有我的左小腿很容易抽筋,這次暈倒前因腳抽筋接著就覺...
陳清彬 醫師回覆-體適能
Tina您好:暈倒可能是心臟或腦部的問題,您可以先到家醫科做初步檢查,再轉診到心臟內科或神經內科或耳鼻喉科做進一步檢查治療。 >>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突然頭暈全身麻掉全身沒有力氣是什麼症狀?如何預防調適??
我常常有時候會突然頭暈全身麻掉全身沒有力氣,然後我整個蹲下來靠著牆,過一下又好了,這個是什麼症狀?會不會很嚴重?需要怎麼預防調適?
高春得 醫師回覆-神經內科
有一些可能性,一種是良性陣發性姿勢性眩暈,姿勢或某些動作改變會誘發,一種是腦部有異常放電,造成頭部與全身症狀,最後一種是焦慮緊張引起的類似全身性症狀。至於詳細確定必須找時間給神經科醫師進一步診斷與建議相關的預防和治療方式。 >>點我查看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