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網膜下腔出血:奇蹟還是常態?需要注意的事項-神經外科

分享到:

蜘蛛網膜下腔出血?


我先生去年因突發頭痛就醫,昏倒在急診室前,急救診斷為蜘蛛網膜下腔出血,我簽了病危通知。
之後一星期住院控制高血壓(原本沒高血壓)與高體溫外,沒做引流,腦部血管顯影顯示血塊自身吸收,也找不到出血處。
最後身體完好無缺出院。
請問,這算奇蹟? 都說一兩年內有復發可能性,我不知該注意些什麼。



莉,60~69歲女性,詢問日期:2024/05/12

張峻瑋 醫師回覆-神經外科


運氣很好。
若已經做血管攝影,仍找不到血管異常,就只能觀察。



回覆日期:2024/05/12

彙整補充說明


蜘蛛網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 SAH)是一種嚴重的神經系統疾病,通常由於腦血管破裂(如動脈瘤)或外傷所引起。
根據您所描述的情況,您的先生在急診室前突發頭痛並昏倒,經診斷為蜘蛛網膜下腔出血,這確實是一個非常危險的情況。
能夠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後,身體狀況良好出院,從醫學角度來看,這可以被視為一種幸運的結果,但並不一定是奇蹟。

蜘蛛網膜下腔出血的病因多樣,包括腦動脈瘤破裂、頭部外傷、腦血管畸形等。
您的先生在住院期間經過高血壓和高體溫的控制,且腦部血管顯影未顯示出明顯的異常,這可能意味著出血的原因並不明顯,或是血塊已經自行吸收,這在某些情況下是可能的。

至於復發的風險,蜘蛛網膜下腔出血後的復發風險確實存在,尤其是如果出血的原因是動脈瘤破裂。
然而,若經過詳細檢查後未發現動脈瘤或其他血管異常,則復發的風險會相對較低。
根據文獻,約有20-25%的患者在出血後可能會發展成水腦症(正常腦脊髓液循環受阻),這也是需要注意的後續問題。

在日常生活中,您可以注意以下幾點:
1. 定期檢查:建議定期回診,尤其是在出血後的前一年內,醫生可能會建議進行影像學檢查(如CT或MRI)以監測腦部狀況。

2. 控制血壓:雖然您先生原本沒有高血壓,但出血後的高血壓需要特別注意,因為高血壓可能會增加再次出血的風險。
建議定期測量血壓,並遵循醫生的建議進行管理。

3. 避免劇烈運動:在出院後的初期,應避免劇烈運動或高強度的體力活動,這樣可以減少對腦部的壓力和潛在的風險。

4. 注意症狀變化:如果出現新的症狀,如持續的頭痛、視力模糊、平衡問題或其他神經學症狀,應立即就醫。

5. 心理健康:經歷如此重大的健康事件後,心理健康也非常重要。
若有焦慮或抑鬱的情緒,建議尋求心理諮詢。

總之,蜘蛛網膜下腔出血的後續管理需要謹慎,定期的醫療檢查和健康監測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您的先生能夠保持健康,並在醫療團隊的指導下,逐步恢復正常生活。

類似症狀問題與醫師回覆

外傷性蜘蛛膜下出血:復發風險及生活影響?


醫生你好,我在上上禮拜時因走路不慎自己撞到頭,當下沒事但隔四天後頭部突然劇痛,送急診被診斷是蜘蛛膜下腔出血(ct只有一個白點),經住院一個禮拜後現在已可以正常活動,mri照過後確認出血點已經自行吸收消失,但是時不時還是會頭痛與頭暈,我的主治...


張峻瑋 醫師回覆-神經外科
此是外傷型的蜘蛛膜下腔出血,通常可自癒

外傷性蜘蛛膜下出血:復發風險及生活影響-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蛛蛛網膜下腔出血引發頭痛及耳鳴,是否需要進一步治療??


本人於前年底發生蛛蛛網膜下腔出血.經住院檢查治療.雖未檢查出何因引起.慶幸乃以藥物治療約一年餘.後即不必複珍.惟至今遇冷風吹襲頭部扔有抽痛.是否仍需繼續治療.又本人有耳鳴約三年餘.承經於耳科檢查皆沒問題.不知是否與出血有關.


黃英哲 醫師回覆-神經內科
ANSWER: 若是仍有抽痛情形, 治不治療依您忍受度決定。至於耳鳴是否與出血有關, 必須知道您原出血位置才能判定, 不知您是否做過血管攝影?

蛛蛛網膜下腔出血引發頭痛及耳鳴,是否需要進一步治療?-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瞭解蜘蛛網膜下出血:原因、症狀及風險?


您好,我想請問蜘蛛網膜下出血,例如:為何會造成蜘蛛網膜下出血??是外傷造成的嗎還是疾病延伸的??或者...??麻煩了!在請問蜘蛛網膜下出血會變成水腦症的可能性略約多大??麻煩了!


張源驛 醫師回覆-神經外科
Dear 陳小姐:1.腦部感染、腦瘤、血管疾患(含動靜脈畸型及動脈瘤)、頭部外傷、血液疾患或急救後等皆有可能造成蜘蛛膜下腔出血。2.約有20-25%可能會變成水腦症。祝平安健康衛生署桃園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 張源驛敬覆

>>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創傷性蜘蛛網膜下出血:術後注意事項及可能併發症?


目前創傷性蜘蛛網膜下出血因有喝酒 跌下樓梯,造成鼻骨有裂,第一天晚上急診,昏迷指數3第二天轉加護第三天轉普通病房第四天出院醫生說出血量不多自行吸收就可以我想問我現在剛出院第2天,我要注意什麼?出血部分可以會在傷害到其他地方嗎?提供檢驗報告h...


趙紹清 醫師回覆-神經外科
可以到門診在檢查 就診評估

>>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相關常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