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重怪怪的?
明明正常吃還加下午點心排便也正常 為什麼體重會直直落?您能否建議我去做哪些檢查 或告訴我可能的原因?
求救的倉鼠,20~29歲男性,詢問日期:2017/06/22
陳泰成 醫師回覆-家醫科
●如果正常吃喝,卻體重一直下降,通常是血糖過高或是內分泌如甲狀腺機能亢進等問題。
●類似的個人回答可參考 #117383「最常見的體重減輕還是可能為腸胃問題,包括胃炎、消化性潰瘍、消化不良、胰臟分泌的消化酵素不足造成吸收不良等;次之為內分泌問題(如甲狀腺機能亢進、高血糖、高血鈣等)再其次心、肺、肝、腎問題、慢性感染或發炎等也會造成體重下降。
情緒或壓力也會影響體重。
」●建議至醫院家醫科、內分泌科進一步諮詢與檢查祝您健康,桃園醫院家醫科陳泰成醫師關心您~
回覆日期:2017/06/22
彙整補充說明
正常飲食卻體重下降的情況,確實是一個需要重視的健康警訊。
根據您所描述的情況,儘管飲食正常,甚至還有加餐的習慣,但體重卻持續下降,這可能涉及多種潛在的健康問題。
首先,體重下降的原因可以分為幾個主要類別:
1. 內分泌問題:如甲狀腺功能亢進,這是一種甲狀腺分泌過多激素的狀況,會導致新陳代謝加快,進而造成體重減輕。
糖尿病也是一個可能的原因,特別是當血糖控制不佳時,身體會開始分解脂肪和肌肉來獲取能量,導致體重下降。
2. 消化系統問題:腸胃道的健康狀況也可能影響體重。
例如,消化性潰瘍、慢性胃炎、腸道吸收不良等情況都可能導致食物攝取後無法有效吸收養分,進而影響體重。
3. 慢性疾病:某些慢性疾病,如癌症、慢性肺病、心臟病等,可能會導致體重下降。
這些疾病通常伴隨著其他症狀,如疲倦、食慾不振等。
4. 心理因素:情緒或心理狀態也可能影響體重。
例如,憂鬱症或焦慮症可能導致食慾減少,進而影響體重。
5. 感染或發炎:慢性感染或發炎狀態,如結核病、慢性肝炎等,也可能導致體重下降。
基於以上可能的原因,建議您進行以下檢查:
1. 血液檢查:包括全血計數、肝功能、腎功能、甲狀腺功能檢查(TSH、T
3、T4)、血糖等,這些可以幫助評估內分泌系統及其他器官的健康狀況。
2. 腸胃道檢查:如果有消化不良的症狀,建議進行胃鏡或大腸鏡檢查,以排除潰瘍、腫瘤或其他腸胃道疾病。
3. 影像學檢查:如胸部X光或腹部超音波,這可以幫助檢查是否有潛在的器官病變。
4. 心理評估:如果懷疑有心理因素影響,建議尋求心理醫生的評估。
總之,正常飲食卻體重下降的情況不容忽視,建議您儘快就醫,與家庭醫師或內科醫師討論,進行必要的檢查,以找出潛在的原因並獲得適當的治療。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檢查身體狀況,對於及早發現問題至關重要。
希望您能早日找到原因,恢復健康!
類似症狀問題與醫師回覆
唱歌呼吸困難、走路喘息?可能是胸腔疾病!?
醫生您好最近唱歌時發現自己會感到呼吸不順 且會在那時候會有點顫抖 走路和爬樓梯很容易喘 會感到胸悶 呼吸不順 晚上睡覺時容易咳嗽(已經感冒快兩個月了) 這個會是因為單純的肺活量不佳嗎 還是另有問題
楊文達 醫師回覆-胸腔內科
您好:單純肺活量不佳應該不會有咳嗽,通常有支氣管炎或支氣管過敏,建議就近到胸腔科門診就診唱歌呼吸困難、走路喘息?可能是胸腔疾病!-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婦產科:內膜增厚是否一定要手術??
自己從9歲出經後,13-14歲開始月經不規則,至今一直認為只是多囊性卵巢,將近二十年來沒有就醫看婦科。近十年是最明顯的,常常是1-3年來一次,小時候則是半年來兩次三次。體重曾經飆高至97,這五年慢慢減肥至74,於是變成一年會出現三四次黑咖啡...
曹國桃 醫師回覆-婦產科
您好正常是吃完黃體素後ㄧ星期內會來,如果超過一星期,或是來月經的第五,六天,就應該是要回診的時候,如果子宮內膜還是很厚,建議還是要做手術檢查。祝健康婦產科:內膜增厚是否一定要手術?-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突然減重需警惕!家醫科建議如何處理?
我上次量體重約為今年3、4月的時候,當時的量測的結果是59公斤,在這之前我已經維持56公斤整整七年了,原本還慶幸終於開始增重了,結果今天量直接掉到了54.8,請問這樣有需要做進一步的檢查嗎?目前是打算先每天固定時間量體重,如果一個月內有明顯...
蕭永薰 醫師回覆-家醫科
許先生閣下:1.體重減輕的原因很多;常見的疾病有甲狀腺功能亢進,糖尿病,癌症,憂鬱症,思覺失調症,神經性厭食症,慢性消化性潰瘍,發炎性大腸炎,慢性胰臟炎,食道狹窄,肝炎,肝硬化等.當然還有其他少見的疾病,也有可能.2.醫學上一般所謂異常的體...>>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體重下降的原因與需要進一步檢查的事項?
請問一下醫師最近一月到八月之間體重從89降到79,食慾算很好這期間疫情的關係我吃東西的量有減少一些有做了一些檢查,血糖甲狀腺這些都還好,胃鏡跟大腸鏡有潰瘍跟瘜肉,瘜肉是良性的每天量的體重大概79~80多上下,好像吃多體重也多不了多少請問我這...
陳柏璋 醫師回覆-家醫科
您好!建議仍有疑慮可至家醫科門診諮詢,謝謝您。 >>點我查看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