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自己頭、搧自己巴掌的心緒問題:是否為精神疾病?-精神科

分享到:

心緒問題?


醫生您好,就是我最近心情會突然不好,然後開始打自己的頭,搧自己巴掌,明明沒有任何事情讓我不開心。
別人看到後,只會在那邊笑,我看到後又更難過了,想詢問醫生,我這樣是不是生病了⋯⋯



陳資宇,20~29歲女性,詢問日期:2023/12/10

李冠瑩 醫師回覆-精神科


敬啟者您好,從您的來信 可以明顯感受到您的不適和困擾如果突然發生,必須考慮是否與新冠病毒感染相關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將度過新冠病毒急性感染,仍受到長期影響所產生的症狀,定義為「COVID感染後症候群(Post-COVID Conditions)」,又稱「長新冠(long COVID)」。
近日COVID-19的確診數單日仍破萬,但目前防疫政策傾向與病毒達到平衡共存,包含無症狀感染者,都要注意後續的「長新冠」症狀,引起的身心壓力,容易會造成焦慮、憂鬱等精神疾病復發,不能小覷。
臨床發現,除了中、重度症狀的確診者,後續經常存在長新冠之外,輕度或無症狀的感染民眾,也可能無法倖免,有時影響時間達4個月之久。
根據門診統計,長新冠最常出現的是呼吸道症狀,其次是倦怠,又稱「腦霧」的認知功能障礙,排名第3,這會導致記憶力變差、無法集中精神,進而影響工作、生活。
有時民眾不知道自己有長新冠,受到認知功能障礙的影響,在工作崗位上的表現,失去原有水準,加重身心壓力,導致精神疾病復發。
有些人感染COVID-19後,僅有咳嗽等輕微的呼吸道症狀,透過視訊看診,有按時服藥,1週內就康復,後來卻出現思緒難以清晰表達的情形,體能也下降,訓練球員常感到力不從心,擔心耽誤賽事,因而每天失眠。
確診後康復的民眾,在家庭生活與工作安排之間仍有身心壓力,且失去平衡,並持續出現失眠、疲倦、不安、焦慮、憂鬱,以及認知功能障礙等症狀,應注意是否罹患長新冠。
而且,在經歷長新冠症狀的病人中,女性更容易出現精神、情緒、內分泌,以及疲勞等其他併發症。
平時保持規律的運動習慣,正常作息、充足睡眠,有健康適能,自我放鬆,不必過於擔心長新冠會影響多久,若相關症狀超過1個月都無法改善,應求助專業醫療人員,以免日後出現其他複雜問題,尤其原本就有精神疾病的人,更容易因此復發。
除了藥物與心理治療之外,重複經顱磁刺激(r-TMS)是一種非侵入性,不用麻醉,安全性高,不須住院的治療方式,可以改善焦慮及憂鬱的情緒,對於難治型憂鬱症或無法忍受藥物副作用的病人在r-TMS治療後,其憂鬱症狀會有顯著改善。
本院周一至周五上午與下午皆有門診,建議您考慮來院讓醫師親自評估您的症狀,共同討論出對您最好的決定。
敬祝 身心愉快



回覆日期:2023/12/10

彙整補充說明


您好,根據您的描述,您最近出現了心情突然不好的情況,並且以自我傷害的方式(如打自己的頭、搧自己的巴掌)來表達情緒,這確實是一個需要重視的現象。
這種行為可能反映出內心的焦慮、憤怒或其他情緒的困擾,並不單純是情緒的波動,而可能涉及更深層的心理問題。

首先,這種自我傷害的行為在心理學上被稱為「自我傷害行為」(self-harm),通常是個體用來應對情緒痛苦的一種方式。
這種行為可能是因為無法有效地表達或處理內心的情緒,導致選擇以身體的疼痛來轉移或釋放心理上的壓力。
這並不一定意味著您有嚴重的精神疾病,但卻是心理健康的一個警訊,顯示您可能正在經歷某種程度的情緒困擾。

其次,您提到的心情突然變差,並且在別人笑的情況下感到更加難過,這可能與社交焦慮或自我價值感的問題有關。
當我們的情緒受到外界影響時,可能會感到無助或孤獨,這種感受如果持續存在,可能會導致憂鬱或焦慮的情緒。

在這種情況下,建議您尋求專業的心理諮詢或精神科醫師的評估。
專業的醫療人員可以幫助您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情緒狀態,並提供適合的治療方案。
這可能包括心理治療(如認知行為療法),幫助您學習更健康的情緒表達方式,或是藥物治療來穩定情緒。

此外,您也可以考慮一些自我調適的方法,例如:
1. 情緒日記:記錄下每天的情緒變化,並試著找出觸發情緒波動的原因,這有助於您更了解自己的情緒模式。

2. 放鬆技巧:學習一些放鬆技巧,如深呼吸、冥想或瑜伽,這些方法可以幫助您減輕焦慮和壓力。

3. 尋求支持:與信任的朋友或家人分享您的感受,尋求他們的支持和理解,這可以減輕孤獨感。

4. 規律的生活作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飲食、適度運動和充足的睡眠,這些都有助於改善情緒。

總之,您所經歷的情緒困擾和自我傷害行為不容忽視,及早尋求專業的幫助是非常重要的。
記住,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一樣重要,照顧好自己的心理狀態,才能更好地面對生活中的挑戰。
希望您能夠早日找到合適的支持與幫助,祝您身心健康。

類似症狀問題與醫師回覆

學生的心理掙扎:是否患有精神疾病??

醫師您好,我想向您請教,關於我本身是否有罹患精神疾病,我目前是一位學生,本身沒有什麼壓力,對人的態度算和善(親人與朋友都有這樣說過),生活都過的很平凡,但是不知道什麼原因,這一兩年我做事,心理都會萌生另一種負面想法,舉例來說:我和朋友聊天,...


蘇宗偉 醫師回覆-精神科
雖然沒有親自看診無法確定但是您的情況,一定有問題而且是生病了請一定要盡速就醫

學生的心理掙扎:是否患有精神疾病?-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自言自語是否為精神疾病??

本身從小學時就會一個人自言自語,後來到21歲時應覺得自己情緒不穩而就醫,當時也詢詢問醫師不過當時並沒有說出是精神疾病。到現在也過了20年了,本身也沒有幻聽,但也變成了是習慣,吃思覺失調的藥也多年,看起來也無法不會自言自語,不知醫師你的看法呢...


黃智佳 醫師回覆-精神科
您好:精神疾病的診斷,須多面向,甚至長期的觀察,非單一主訴可判別。

自言自語是否為精神疾病?-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情緒困擾:躁鬱症還是正常反應??

醫生您好 我發現我近幾個月來開始因為一些小事就開始哭煩躁暴怒,很瑣碎的小事或是一些小小的願望沒有被滿足就會開始煩燥甚至憤怒,但暴怒後一小段時間又恢復正常好像剛剛沒發生過什麼一樣繼續笑,常常被煩躁的情緒包圍,一煩起來我就想打自己傷害自己,感覺...


邱俊達 醫師回覆-精神科
您好.是躁鬱症還是正常的情緒需進一步觀察評估.不過初步看來.應是比較不適當的情緒宣洩方式.建議您搜尋些EQ管理與壓力調適的衛教資訊.學習一些正向的方式.應有助益.

情緒困擾:躁鬱症還是正常反應?-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看精神科醫生能否正確診斷?病患擔心被誤診或遭家人批評?

謝謝醫生上次回答我的問題。關於上次的提問我還想在問,我不感跟我爸媽說我有這些問題,因為我怕,如果我跟他們說了,而且他們帶我去看醫生,結果跟本就是我想太多,其實根本沒病,不知道他們會不會罵我。我上次提出的前兩個問題只有在特定的時間場合才會有,...


吳孟寰 醫師回覆-精神科
您好:您提到"打嗝、手抖、流手汗、乾嘔、臉變熱、腦子一片空白"只有在特定的時間場合才會有,您先前描述是在”上台、演奏、面對人群或是跟不熟或不認識的人講話”這些情境中會出現;這很有可能是”社交焦慮症”的情形,”社交焦慮症”...

看精神科醫生能否正確診斷?病患擔心被誤診或遭家人批評-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尋求幫助:精神科問題-情緒失控與自我認同困惑?

醫生你好我目前22歲,我在國小三年級以前人都好好的也很開朗,可是自從國小四年級,我媽媽對我坦白說我身分證後面的父親不是我的親生爸爸,而只是為了報復他,所以跑去跟別人生孩子之後在跟他說我是他的孩子,我爸爸他愛喝酒愛賭博常常帶著我吃喝嫖賭,也常...


邱俊達 醫師回覆-精神科
您好.文中透露著長期的負面情緒.且有自傷行為.希望您能珍惜自己.就像您會提問應也是希望讓自己身心更好.您提的家庭問題的確也是影響您身心狀況的重要因素.建議您盡快至身心科(所謂的心理醫生)院所諮詢.若不方便.也請先求助張老師(1980)或生命...

尋求幫助:精神科問題-情緒失控與自我認同困惑-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相關常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