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定期追蹤治療是否足夠?如何處理一直看病的心理困擾?-精神科

分享到:

一直看病?


醫師,您好:我想請問會一直看病的問題。
我在小時候有開過刀,但對生活沒有太大影響,至今定期回診、給開刀的醫師追蹤(約一年3-4次)。
從小到大家人都一直很照顧我,所以對於身體狀況的危機感蠻低的。
直到去年初,開過刀的部位出現一些變化(是不好的),我才意識到可能的嚴重性。
回診給當年開刀的醫師看過後,他說只是正常的現象,繼續一年3-4次追蹤就好。
但問題是,我還是很不放心,開始會一直反覆去看不同的醫師,只要身體一感覺不對勁(痛),就去看醫師,不瞞您說,過去一年大約看了近30次同科的醫師了,甚至自費做檢查,但每位醫師都說很穩定,定期追蹤就好,甚至有些醫師認為半年檢查一次即可。
漸漸的,我甚至會懷疑這地區附近的醫師搞不好都會互相通知,說有一個女生沒事卻一直看醫生,所以大家只要口徑一直對他說「穩定,再追蹤」就好。
我也可能會被健保局追殺,說我浪費醫療資源,所以我現在都抱持非常內疚、羞愧的心態去看醫師,只希望喚回一句「穩定,再追蹤」。
但如果我在不舒服的當下沒去看醫師,就會非常焦慮,一種「快要死了」的感覺襲來,且若沒看醫師,也會很擔心自己是不是病情有變化,很怕錯過這次,就挽回不了了,因此,反覆看醫師變成我生活中的一部分。
我白天可以去學校上課,看起來很正常(沒人知道我開過刀),晚上行程就是去看醫師,我甚至覺得自己調配得很好,可以讀書和健康兼顧。
但其實,自己也知道這樣很病態,我也曾想去找學校的諮商中心協助,但人太多,排不進學校的免費諮商;後來我決定去醫院看身心科,雖然要自費諮商,因為我真的很想解決這問題,但看了三間醫院的身心科後,醫師卻都覺得我沒有諮商和吃藥的必要,都要我調整心態和生活就好,我有一種被醫院拒絕的感覺... 所以繼續恢復白天上課,晚上看醫師的日子...家人都不知道我的狀況,因為不想他們擔心。
其實我比較想知道的是,我下一步該怎麼做?
我只知道不會再去求助學校的諮商,因為我念心理系,中心今年是學弟妹在實習,所以我不想進去。
是不是我和身心科醫師的溝通沒做好,所以才會有被退貨的感覺?
那我該怎麼做?
我真的靠調整心態和生活就會變好嗎?
已經一年了,我是感覺沒變好,還花了很多錢看醫師。
謝謝醫師。



Kate,20~29歲女性,詢問日期:2014/03/05

丁碩彥 醫師回覆-精神科


您好看到您求醫的歷程,真是辛苦。
也可以看出背後的心理上的不安心感,才會驅策您花費這麼大的時間與金錢去求助。
首先,如果30位以上的同科醫師,都判斷您的身體沒有大礙,我是覺得您可以勇敢的告訴自己,身體是OK的。
醫師診斷沒有百分之百正確的,但是現在這種社會氛圍,醫師敢跟病人保證沒有問題,最少他得有一半以上的自信心吧。
如果您會數學統計,每位醫師誤診的機率就是小於0.5,三十位醫師同時誤診的機率就是小於0.5的三十次方。
您自己用計算機算算看這機會有多大。
當然有可能理智上您了解,心理上還是放不下,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心理上的問題。
您可以去學校附近的教學醫院或醫學中心的身心科看診,或許他們有限掛人數的教學門診,可以比較仔細的聆聽您的問題與評估您的狀況。
如果找到一位您還算可以接受的醫師,就好好的在他的門診追蹤治療,不要一直換醫生,這點很重要。
另外,在課餘時間,安排一些活動,強迫自己減少看病的機會,多跟人接觸,從事一些會讓自己愉快的事情,這也有助於自己從這個心理困境中漸漸抽離。
敬祝 一切順心丁碩彥 醫師 敬上



回覆日期:2014/03/05

彙整補充說明


您好!首先,感謝您分享您的經歷和困擾。
從您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您對於身體健康的焦慮已經影響到您的日常生活,並且這種焦慮感似乎在過去一年中逐漸加重。
這樣的情況確實讓人感到困擾,尤其是當您已經尋求了多位醫師的意見,但仍然感到不安和懷疑時。

首先,您提到的「長期定期追蹤治療」是醫療管理中一個重要的部分,尤其是對於曾經有過手術或重大健康問題的人來說。
醫生的建議是基於對您健康狀況的評估,若醫生認為您的情況穩定,則定期追蹤是合理的。
然而,您對於健康的過度擔憂可能源自於對身體狀況的過度敏感,這在心理學上被稱為「健康焦慮症」或「慮病症」。

這種情況下,您可能會對身體的正常變化過度反應,並且對醫療專業的建議產生懷疑。
這樣的心理狀態會導致您不斷尋求醫療確認,進而形成一種惡性循環。
您提到的「羞愧感」和「內疚感」也是常見的情緒反應,這些情緒可能會進一步加重您的焦慮。

在這樣的情況下,尋求心理治療是非常有幫助的。
雖然您曾經嘗試過幾家醫院的身心科,但如果您感到與醫師的溝通不佳,建議您可以考慮以下幾個步驟:
1. 尋找合適的心理醫師:如果您對目前的醫師感到不滿意,可以考慮尋找其他的心理醫師或心理諮詢師。
不同的醫師有不同的治療風格,找到一位您能夠信任並且能夠有效溝通的醫師是非常重要的。

2. 清晰表達您的感受:在就診時,您可以提前準備一些問題或感受,清楚地告訴醫師您的焦慮來源,以及您對於健康的擔憂。
這樣可以幫助醫師更好地理解您的情況,並提供更具針對性的建議。

3. 考慮認知行為治療(CBT):這是一種有效的心理治療方法,特別適用於焦慮和慮病症。
透過認知行為治療,您可以學習如何挑戰和改變那些不合理的思維模式,並學會更健康的應對策略。

4. 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除了專業的心理治療,保持規律的作息、均衡的飲食和適度的運動也能幫助減輕焦慮感。
這些生活方式的改變可以增強您的身心健康,並提高您對壓力的抵抗力。

5. 尋求支持:雖然您不想讓家人擔心,但與信任的朋友或家人分享您的感受,可能會讓您感到更輕鬆。
社會支持系統在心理健康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最後,請記住,您並不孤單,許多人在面對健康焦慮時都有類似的經歷。
尋求幫助是勇敢的表現,並且您有權利追求更好的心理健康。
希望您能夠找到合適的支持,並逐步改善您的情況。
祝您早日康復!

類似症狀問題與醫師回覆

長期精神困擾:如何面對與治療??

第一次看精神科已經不太記得是為什麼了 只記得好像是覺得家人偏愛弟弟而不愛我 從小五看到國一 診斷是 兒童期情緒障礙 憂鬱傾向 / 第二次是高一的時候因為選科係錯誤加上那時候的我交了女朋友 跟家裡人鬧翻 也忘了目的性 就是去看了精神科 持續2...


唐嘉宏 醫師回覆-精神科
您好。慢性精神病患和所有人都一樣,值得擁有更快樂幸福的人生。依您的描述,您可能有憂鬱狀態、焦慮狀態,但若感覺藥物效果不佳,可和目前醫師討論調整藥物,另外,非藥物部分,或許可以尋求心理治療。唐嘉宏

長期精神困擾:如何面對與治療?-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精神科:長期疾病治療失敗引發情緒波動和自我責備?

醫師您好:我有腦部的疾病治療了半年但醫生跟我說這可能還會復發也無法根治,那時我聽到醫生這麼說,那時心情整個跌入谷底好幾天都不說話覺得ㄧ切都白費了,很想死一直想著什麼方法才能死,後來被家人發現我跟平常不一樣我受不了哭著說我活不下去我想死..被...


丁碩彥 醫師回覆-精神科
您好完全正常的健康,不管是心理或身體健康,都是一種理想上的狀態,沒有人可以真正達到且一輩子都不會生病。所以首先我們要接受,我們都會生病,有些病很快就好,像感冒。有些病比較慢好,像焦慮憂鬱症。有些病可能只能控制,不會痊癒,這就更多了,像高血壓...

精神科:長期疾病治療失敗引發情緒波動和自我責備-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如何有效控制精神疾病患者的思考??

我目前有工作也長期服抗精神病劑藥物很多種都服過直不過還是沒有辦法控制自己的思考 譬如說看電影時我還是會做思考導致影片看完我卻都在思考進而脫口而出導致情緒不穩定南部精神專科醫院醫師看我5 6年除了開藥還是開藥我覺得這私乎是侵入性醫療把病人當作...


丁碩彥 醫師回覆-精神科
您好不管什麼心理困擾,心理治療都是有幫助的,問題在於幫助的大小,還有我們自己的問題跟條件,心理治療是不是最佳的選擇。年紀越大,心理治療效果就不大。像我都快五十歲了,應該心理治療會事倍功半,聽法師牧師講經佈道或許還有用一點。另外,越是壓力引起...

如何有效控制精神疾病患者的思考?-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尋求幫助:精神疾病的徵兆與是否需要就醫??

林醫師您好!很抱歉打擾您~我這幾年的日子過的不是很好⋯學生時期因為生理期的關係很常請假,回去學校的時候常常覺得自己會跟不上大家,對自己要求也很高,逐漸覺得每天壓力都非常大,因此而休學。-休學在家的日子我明顯覺得自己好多了,但一陣子後感覺又有...


林勉璋 醫師回覆-精神科
恩,妳好:看起來妳長期有憂鬱和焦慮的症狀,包括憂鬱、睡不好、注意力難以集中、疲倦、不想出門的情況,會嚴重影響妳維持正常的生活;再來,用傷害自己的方式來宣洩情緒,也會讓身體受傷;自卑、沒有自信,會影響妳與他人的互動。因此,建議妳盡快至精神科就...

尋求幫助:精神疾病的徵兆與是否需要就醫?-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精神疾病的折磨:如何應對家庭成員的時好時壞??

想聽聽醫生的建議,謝謝您!家人被診斷出有精神方面的疾病,但從未親自就醫,是長輩私下去問診。他的病況時而正常,時而突然發作。正常時,願意外出與友人見面出遊。發作時,有時會妄想有人在背後中傷他,每次懷疑的對象都會改變,甚至情緒不穩時,會亂摔東西...


邱俊達 醫師回覆-精神科
您好.家人的精神問題還是以鼓勵醫療為主.暫時先由長輩們判斷.至於您與家人相處上的困難以及來信提到:(我也覺得自己有點問題)的部分.建議可至醫療院所就診諮商.或可撥打衛福部(1925)安心專線告訴您的困擾.會有專業人員提供輔導轉介等服務.應有...

精神疾病的折磨:如何應對家庭成員的時好時壞?-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相關常見問題